主题一:生产劳动
1.非遗进校园,知行合一传递匠心
台州民风淳朴,学风昌盛。是中国和谐文化之乡。台州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月10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工作人员潘乔丹、徐晓晓两位老师走进台州市学院路小学二(14)班,给孩子们带来了独特的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演讲。老师通过现场教学,重点讲解手工扎染技艺的制作过程和程序,将所有的经验和技巧一一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纱、线、绳等工具,通过扎、缝、绑、补、剪等多种组合,对布料进行染色。很快,极具创意、充满童趣的作品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技艺的兴趣。通过本次活动,老师和孩子们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加亲近、欣赏、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自觉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2、“传”传承文化,听“传”论
船舶装备是航运发展的基础。船舶作为海上航行的重要运输工具,其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为丰富学生海洋文化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感受家乡产业魅力。 3月2日,三门县港南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海洋文化爱好者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前往位于三门县健跳镇的台州海滨造船厂,开启海洋研学之旅。同学们在船厂谢工程师的指导下,了解了船舶的原理、结构、维护保养等相关知识。调研过程中,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参观、聆听。学习活动一结束,同学们就把今天在造船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感记录在学习手册中,记在自己的心里。这是他们成长路上一次特殊而美好的学习经历。通过这次游学,同学们充分了解了船舶的发展历史,初步感受到了浩瀚的船舶文化,探索船舶的欲望日益强烈。多学科研究活动将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学科融合的乐趣。
主题二:服务劳动
一、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志愿服务理念
温岭市城南小学携手“浩城”儿童之家开展“薪火相传,争当小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将植树、环境保护与学雷锋互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天元书村”实践基地,志愿者和少先队员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植树过程中,志愿者挖坑、培土、捣土。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步,确保每一棵树都种下并成活。少先队在活动中学习榜样和事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中成长,传承文明。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少先队为志愿者老师送上了最美的鲜花,表达他们的敬意和祝福。将自己种的、采摘的蔬菜、自己烤的零食送到村里孤独的老人手中,与老人聊天、谈心。通过深入村庄、亲身体验,学生们尊老爱老、助老意识得到增强。精神,为社会和谐温暖贡献力量。
2、直播卖蛋过元宵,一起努力玩得开心
玉环龙溪中心小学开展桃园鸡蛋网上直播预售活动。本次活动也是龙溪小学公众号的首次直播。完成本次活动的主要成员是龙溪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活动筹备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召开了多次会议。老师们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活动方案、撰写主播稿、不断完善细节、熟悉直播设备。
直播中,大家首先欣赏到的是龙溪中心小学美丽的校园。随后主播王鹏凯带着大家欣赏桃园风光,并在吉祥物“呼墩墩”的带领下进入灵溪讲堂进行直播。随后主播王鹏凯、陈子萌在直播间向观众介绍了我们桃园鸡鸭鹅的幸福生活以及桃园鸡蛋的优点。两位主播分两批预售了10个鸡蛋。直播间的观众非常热情,预售链接一上传,几乎秒了。
本次活动从拍摄到导演再到后台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独立执行。直播结束后,召开了总结会。会议期间,班子成员们相互交流感受,总结经验教训。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受益匪浅。
主题三:生活与劳动
1、一粥一饭要牢记来之不易
台州学院路小学始终坚持“让学生每学期学一道菜,每六年学一桌菜”的要求。学校开设了家政课堂,由家长志愿者和学校老师授课。学生们自己动手练习,学会一手好菜。家政课是一门源于我们生活的课程,可以丰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健康成长。通过学习一些生活小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变得更好地生活、创造生活!没有什么比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大的快乐了。
2、谁是“生活技能之王”?
椒江区洪嘉中心学校结合全校六年级劳动教育名单,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技能王”竞赛。旨在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生活实践的能力,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搭帐篷比赛、煮竹筒饭是学校开展的常态劳动活动之一。搭建帐篷比赛不仅考验搭建的速度,更考验搭建的整齐度。竹筒饭的烹制对配料、火候、烧制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一个步骤做得不好,就煮不出一碗好竹筒饭。让孩子在工作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有能力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断推动“双减”政策的实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3.书包打包比赛
天台县赤城第二小学还举办了生活技能大赛——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打包书包比赛。本次比赛分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组同时进行,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比赛随着一声哨响开始,要求各班学生在2分钟内将抽屉和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全部整理好。比赛过程中,大部分选手按照要求提前收拾好书包,并向裁判举手示意。评委现场根据学生在组织速度、整齐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根据各班的得分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养成良好的习惯,胜过积累数千美元。”有趣的书包分类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自助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让他们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整理东西的基本方法。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收拾书包的活动已经融入了二小聪明少年们的日常好习惯!
劳动是丰富生活的源泉。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基地作用,优化教育生态,有效内化和践行劳动精神、劳动意识、劳动成果。将技能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习惯中,焕发工作热情,丰富工作经验。 “双减”下,实施劳动教育,就是助力构建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为孩子成长赋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myszz.com/html/tiyuwenda/9132.html